古今編按:目前書店皆已移至羅斯福路三段244巷位址的博雅館和人文館。
台北二手書店的興與衰/林萬成、李聯
轉載自〈你好台灣網台北6月15日消息〉
駐點台灣,總要抽空到台北的二手書店看看。因為有時要找的書,在台北頗有名氣的「誠品書店」、「三民書局」等書店是找不著的。
如今,在台北市內的二手書店僅有幾十家,分別散落牯嶺街、羅斯福路三段、汀州路三段、光華商場、建國南路、師大路等。
台北的二手書店,大都開在羅斯福三段和汀州路三段上,因為這裡毗鄰台灣師範大學、台灣大學等院校,大都經營效益還不錯。當年,這些書店大都是從牯嶺街遷出的舊書攤。粗略算一下,大概有十來家,有「古今書廊」、「茉莉書店」、「雅舍書店」、「公館書店」等。
「古今書廊」位於汀州路三段146號,這是一家已經營40年、遠近聞名的二手書店。「古今書廊」還有另一家分號,開在羅斯福路三段,兩家二手書店相隔不到百米,但跨過兩條台北主要街區。
書店掌門人姓賴,是60多歲的老太太。為人和善,做起生意來,老神在在。看去就象厝邊頭尾(鄰居)的大娘,文化程度不高,但任何書過目不忘。早年,她在牯嶺街擺攤售書,後來挪攤到外面「開疆辟土」,不僅拼出一片天,也結識一批主顧來。
汀州路這家店,地上地下面積共有150多平方米,主要經營老版書和雜誌類,店內舊書共有10多萬冊。羅斯福路那家店大,共有三層樓,由她的兒媳婦看管,那家店最頂層賣的是各時期的字畫、線裝書等。
連續三天,我都到老太太的兩家店「勾關」(報到),店內書架上擺滿了各類書籍,分類專業: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醫學、電腦、外文等琳瑯滿目。由於六月的台灣,正值梅雨季節,屋裏氣味略帶霉氣味,屋主人説,他們定期讓人來打藥防白蟻。
老闆娘的兒媳婦説,她婆婆經營用心,對每一本收來的書,都賦予一種情在,正因為如此,台大至少有一半教授是他們店的老主顧。她指著點內一幅題字説,這是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寫的,當年他就是書攤的常客。
她説,台北做二手書生意,大都是家傳的,也大都是從牯嶺街那裏出來的,店裏的書大都是去人家府上收的,出讓者出讓的原因多樣,有的是因為搬家,有些是學生畢業處理的。
和汀州路、羅斯福路二手書的生意興隆相比,當年舊書市場的發源地牯嶺街,已道盡了它昔日的繁華與榮光。
沿街由北向南,有一家臨街小店,店門只有一米來寬,鐵卷門是半開著的,既沒有店名,也沒有牌匾,兩旁堆滿舊書,讓人覺得像資源回收站似的,人要進去必須側身。
屋內有一對老年夫婦,男主人看去已是80多歲的老人,他張嘴便問:是否把書全「盤」走。他的老伴説,收了一輩子的書,就愛這個,如今做不動了。
望著滿屋從地摞到屋頂的書,且是裏三層外三層堆在一起,人站著都動彈不得,更別説挑書了,男主人説,你要挑書的話,就自己找。老人説,以前街邊只要你想得出來的書,都能從書攤買到。如今已不行了。
台北牯嶺街一帶,早年之所以能形成舊書市場,是因為在日本統治時期,這裡是台灣「總督府」的宿舍區。二戰後,日人遣返在即,大都整理家當,將一些古董、藏書等擺攤出售。後來,日本人走了,擺攤售貨並沒有散去,而是逐漸形成集市。國民黨來台後,「軍公教人員」便成了舊書的提供者和消費者。於是,以牯嶺街為中心,慢慢延伸到現在的廈門街、福州街、寧波西街等街道,到處是擺攤開店的,這裡販賣過期雜誌、用過的教科書乃至各種版本書等。熱鬧的時候這裡聚集上百家的攤商,「牯嶺街」也成了「舊書攤」的代名詞。目前,牯嶺街還剩下三家舊書商店及四、五家賣舊郵票、舊錢幣的商店,但是往日整條街的那種氣勢及特殊氛圍早已經消失了。
位於八德路的二手書店大都開在光華商場,光華商場現在是台北最大最熱鬧的電子城,前幾年,光華商場進行改造,在原來的地方蓋起了大樓,舊書店也由鼎盛時期的近80家,凋零到現在的6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