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陳麗夙接手婆婆賴玉、先生賴進義的古今書廊,為第二代老闆娘。(記者吳昱玟攝)
- 走進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的古今書廊,看到超高的書櫃和滿滿的叢書,一股圖書館的氣勢,很容易就把人給震懾住。古今書廊民國49年創立至今,今年邁入第52個年頭,從牯嶺街、光華商場的書攤,到今天遷至公館兩家店,古今書廊成為許多中生代的回憶。
為書三遷 書住的比人貴
談起書店歷史,古今書廊藝文總監賴進義說,大家總是想聽故事,「對我們來說,這些不是故事,是生活。」民國49年起,母親賴玉在牯嶺街擺攤,還是個小學生的他成天想去打棒球,總是被抓回家裡攤位幫忙賣書,賴進義的生命從此和書扯上關係,一扯就是一輩子,從不甘不願到甘之如飴。
當時整條牯嶺街都是舊書攤,開學時是買書旺季,北台灣各縣市學生都來此買書,書市還曾擴張到廈門街、寧波西街和福州街。民國61、62年間,政府為了整頓市容,將牯嶺街書攤遷往光華商場,古今書廊至今還保留當時的抽籤分配文件。
和一百多家書攤在光華橋下商場做事,雖然少了下雨需要遮書、收拾的狼狽狀況,地下室悶熱、潮濕的環境,卻讓賴進義家人的身體出了問題。民國74年,古今書廊遷離光華商場,到公館汀州路開店,民國96到99年間,考量房租和藏書量,關了汀州路店、在羅斯福路開兩間店,賴進義另有工作要忙,太太陳麗夙從此接手,成為第二代老闆娘。
「幫書找個好地方」,一直都是二手書店的課題。陳麗夙笑說,「書住的比人貴阿!」遷離汀州路的原因,就是每月房租上看十幾萬,「還是好朋友給的便宜價呢。」現在兩家書店位於羅斯福路三段小巷子內,租金加總也比汀州路便宜,雖然周遭沒那麼熱鬧,但是老顧客、從網路按圖索驥來找書的人還是不少,沒有影響生意。
藏書量大、收藏家驚喜 中生代來找回憶圖書館
藏書量豐富是古今書廊的特點,兩家店佔地約80坪的空間,圖書館式240公分超高書架加上倉庫庫存,共有超過二十萬冊圖書。古今書廊兩間店分別稱為人文館、博雅館,其中文史哲類書籍較多,集中在人文館,其餘類型書籍則放博雅館,讓客人方便找書。
古今書廊藏書年代從明朝起算,讓收藏家非常著迷,看起來陳舊的地方誌、家族史、甚至舊時各校的畢業紀念冊,都有收藏家賞玩;另外,賴進義和陳麗夙也認識一些藝文人士,他們提供的字畫創作,在市場上非常稀有,也都有收藏的價值。
不走新潮路線,古今書廊堅持以傳統圖書館式經營、擴充館藏,每天可賣出約兩、三百本書,也有顧客一批發就是上百本。陳麗夙也保持親自到場估價回收的習慣,書店工作忙到不行。半個世紀的書店歷史,讓很多學校的新生訓練、社區考察課程,也將古今書廊列為懷舊景點,特地帶團來讓學生參觀。
陳麗夙分析,書店來客以30到50歲的中生代為主,很多人來此找尋年輕時的圖書館記憶;賴進義感慨,現在年輕人都被科技產品、網路資訊制約,要記得回頭感受書的溫度、買書時人與人的互動,重新體驗古人那種拿書當枕頭的樂趣。
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
書廊年逾半百 總監賴進義:感受書的溫度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